連續十年,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、標兵。
去年,又被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縣,全省“兩大平原”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核心試驗區。
肇東市抓住這一契機,提出目標: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大農業。
7月的北國,黑土地上的農作物拔節勁長。
走進肇東,鑒賞現代化農業示范區,那不僅僅是糧食高產創建的示范,更是創新現代農業體制機制的示范。
創新農業經營主體
太平鄉,擔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、省“兩大平原”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“雙料”核心示范區。
那里的綠色有機白菜園區位于同合村,核心區面積1000畝,全村共種植3000畝。
園區負責人介紹,園區引進實達谷業公司,安裝4臺大型時針式噴灌,與韓美集團簽訂白菜產銷訂單,實現了經營模式、灌溉模式、銷售儲存模式的三個機制創新。
據介紹,去年以來,肇東重點圍繞太平等6個鄉鎮80萬畝試點區,出臺了16個文件,就體制機制創新等33項重點問題進行了落實。
走進黎明鎮長富村整村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示范園區,農機合作社的十幾臺大農機在車庫里休養生息。
這個農機合作社除經營入社8000畝的土地,還代耕代收耕地5萬畝。以其為依托,組建米業合作社和玉米噸糧田合作社,又規模經營土地4000畝。
農機合作社、農民專業合作社“兩社聯合”,解決土地經營分散、糧食產能徘徊不前等問題。肇東市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龐樹軍這樣認為。
龐樹軍講,肇東1112個種植合作社全面推行收入保底、贏利分紅、風險保障、權益保障四項機制,入社耕地45萬畝,并與36個千萬元現代農機合作社緊密合作。
除此,肇東探索實踐土地經營權信托、帶地入社、股權化、托管流轉經營等機制,壯大新型主體,進行現代農業探索。
澇洲鎮引進的哈爾濱巨邦皓豐農業公司,投資5億元,托管流轉水田1.5萬畝,形成了集高標準水田建設、優質米加工生產線、打造品牌統一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。
潤澤薯業開展農業企業化、土地資本化、農民股民化、股權社會化、增收鏈條化運作方式,今年組織五里明鎮536戶農民把2.2萬畝土地折資入股,年終分享企業終端產品紅利,探索農民持續穩定大幅增收全新模式。
農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牧場、專業大戶,這些多向度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,已成為當地發展現代農業的活力因子;現代農業示范區,這些活力因子唱起主角。
順應這一趨勢,肇東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助推作用,去年專門出臺兩大類8個方面扶持政策,在試點區域內扶持發展合作社32個、家庭農場50個、專業大戶330戶,引進農業企業5個,規模經營67.4萬畝,規模經營比重達到84.3%。
今年,肇東新型主體發展到15759個,規模經營土地300萬畝,占總耕地面積的70.1%。
創新農業投融資新機制
黎明香谷,產自俐江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。合作社在黎明鎮民主村主園區種谷子5600畝,在大慶牧場種谷子1000畝。
合作社理事長葛俐江告訴我們,今年合作社總投入要1800萬元。去年,以谷物庫存作抵押,從信用社貸款80萬元,自己有廠房、設備,但都建在村上,由于地是集體所有,不能貸款,這是他的一大煩惱。
像葛俐江一樣,發展規模經營、建設示范園區,產前投入是一大瓶頸,其難點在融資,關鍵在擔保。這兩年,肇東抓住這一關鍵癥結,圍繞金融改革,主動對癥下藥,積極探索融資模式,破解發展現代農業融資之困。
龐樹軍介紹,從2008年開始,肇東就率先在全省創新涉農資金整合試點。先后整合資金65億元,在中南部14個鄉鎮建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200萬畝,推進了機械化、水利化、智能化、生態化;同時,發揮財政資金“四兩撥千斤”作用,撬動社會工商資本介入現代農業。
大光輝公司是肇東一個實體企業。以其為主體,吸納4個自然人出資,去年8月組建了全國第一家以新型主體為服務對象的茂源融資擔保公司。其運作模式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土地等資源向擔保公司信托質押,擔保公司以自有資產向銀行提供貸款財產擔保,銀行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,現茂源融資已擔保1.3億元,還有6000萬元正在放貸。
充分釋放和激活土地、經營權等各類有形、無形資產權能,放寬抵押質押范圍,開發金融新產品,創新金融服務,有效激活農村土地經營權等“睡眠”資產,使黑土地真正變成活資金。
在這方面,肇東組建4個擔保公司,組織協調推動11家銀行、7個小額貸款公司,探索開發了31個農村金融新產品,形成了質押、權能抵押、金擔農、產業鏈相互擔保、信用擔保五種農業信貸模式,實現了點上創新、線上延伸、面上拓展。
建信村鎮銀行等5家金融部門,開發出農業綜合補貼、庫存商品價值、土地經營權收益等7種質押新產品,直接放貸1.2億元。龍江銀行試點開發的“農信通”信貸新品種,以中糧集團與新型主體簽訂的糧食訂單為質押物,發放貸款4608萬元。明確土地、草原、漁池等資源承包經營權,宅基地、農用設施裝備、林地等所有權,直接進行抵押,信用社放貸2.2億元。
采取“金融部門+擔保公司+新型經營主體”形式,由新型主體將自身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給擔保公司,擔保公司為農戶貸款提供擔保。目前,7家銀行開發此類信貸產品,發放貸款6300萬元。
金融部門與新型主體連接的上下游產業鏈展開合作,如生資業戶、龍頭企業等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相互連帶擔保,發放貸款3200萬元。建信村鎮銀行與昌五酒業協會合作,由酒業協會為種植高粱、玉米等原料的新型主體提供擔保,發放貸款450萬元。
對新型主體全面建立信用檔案,評級授權,以信用等級確定授信額度。已有23個農民合作社和176個種養大戶被確定優質信用等級戶,9家金融部門免抵押直接發放貸款1140萬元。
4月末統計表明,肇東貸款余額119.06億元,其中,涉農貸款余額74.05億元,比上年多投放資金12億元,涉農占比達到62.2%。
農業抗風險能力弱,如何規避自然風險大、潛在損失大難題?
今年,肇東實施了“投保入股合作”試點,投保面積達到1.7萬畝。
創新保險提標擴面,肇東探索規避農業風險和金融信貸風險的腳步在堅實邁進。
創新產銷新模式
融創穗豐農業科技公司,安徽的企業。去年秋,進駐五里明鎮,今年規模流轉土地2.5萬畝,借助在安徽、上海、北京等地300多家農產品連鎖銷售網點優勢,打造直營式農業企業;
引進的哈爾濱實達谷業,在太平鄉流轉土地3000畝,種的小辣椒、豆角、毛蔥、白菜和甘蘭,經加工包裝后直接上市銷售;
尚家鎮福山村龍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藝海嘉里集團合作,在綏芬河成立龍源糧食經貿公司,在俄羅斯種地20萬畝,所產農產品全部直供藝海嘉里集團。
直營式、訂單式、合作式,肇東探索發展農業企業、合作社與農戶的多種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,實現其深度融合。
與此同時,探索市場化運營新模式,成立了以中糧生化能源肇東分公司、成福集團為主,農業科研院所和財政、金融等部門為后盾的糧食產業化協會,形成了“公司+協會+基地+農戶”全新組織模式:生產有基地、加工有企業、營銷有組織、流通有市場、出口有渠道。
“把實現產銷兩端緊密鏈接,作為農產品產加兩旺的有效途徑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,形成訂單保底、期權收儲、價格平衡調節‘三大機制’!
肇東市農業局局長張彥杰介紹,他們組織42家農業產業化企業,與112個新型主體落實訂單面積66.7萬畝,按照企業原料標準組織生產,企業提供“保底+浮動”價格,實現了雙贏;以北良集團為試點,先按秋糧價格收購合作伙伴糧食,如糧價上漲,再支付企業保管費用后進行找補,去年試點2萬畝,期權收儲1.3萬噸;財政、企業、主體三方按一年期利息標準籌資500萬元存入銀行,建立調節基金,與北良集團期權收儲捆綁實施,在市場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時,對受損較大一方進行價格補貼。在探索中創新,在創新中發展跨越,匯聚各種社會力量,疊加多種合作方式,肇東現代農業在拔節勁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