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路”不暢,要千方百計去修補,還要加速開出雙向“直通車”……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,肇東市在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上下功夫,提高辦事效率,增強服務能力,努力做到讓群眾話有地方說、事有地方辦、困難有人幫、問題有人管。
政府聽不到群眾聲音、群眾訴求傳不到政府耳中,往往是因群眾訴求“最后一公里”不暢所致,為解決這一問題,肇東開出“直通車”:開通7711365民情服務熱線,設立民意網站、微信,建起“一頭連市委政府、一頭連千家萬戶”的群眾訴求平臺,全年不休,5分鐘內對群眾訴求給予答復;建立聽證制度,在研究制定涉及群眾利益重大事項、涉及民生重大政策時,召開聽證會,讓百姓走進政府機關充分發表個人意見,目前已先后召開出租車調價等4場聽證會;設立“市民開放日”,在市直機關、執法監管部門、窗口單位、服務行業四個層面,定期開展“市民開放日”活動。
群眾訴求有了渠道,政府還需種好“責任田”,保障暢通辦事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市積極亮出權力清單和辦事流程,把1593項行政職權和30項便民服務事項向社會公開,并設立崗位電話,使群眾有事能夠及時找準門、找對人;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,大力解決由于職能部門不履行職責、服務不到位而引發群眾不滿的“工作欠賬”問題,一項一項抓整治,一件一件要結果。
方便群眾辦事,還得強化服務功能,建立起縱橫交織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辦事網絡平臺。一方面,把涉及民生的18個服務部門全部遷入市民辦事中心,在鄉鎮和城區辦事處設立便民服務中心,在村和社區設立群眾事務代辦點,形成以市公共服務中心和市民辦事中心為龍頭、鄉鎮(城區辦事處)便民服務中心為主體、村屯(社區)代辦點為結點的三級便民服務體系。另一方面,積極推行電子政務服務,在全市建立起以行政權力庫為核心的政務服務平臺、業務管理平臺、法制監督平臺、信息公開平臺、電子監察平臺和支撐拓展平臺,實行行政權力全流程網上辦理,并將所有環節納入電子監察范圍,約束行政權力行使、提高行政效能,目前已通過網絡辦公為群眾辦理事項3.1萬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