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北網3月1日訊 (付小良 車彥旭 記者 陳顯春)人勤春來早,肇東市德昌鄉雙合村農民吳曉燕早已為今年的春耕生產忙活了。吳曉燕說:“去年玉米產量高,但收入基本與往年持平,聽說今年市里大力支持農民調整種植品種,我和丈夫正商量著加入村里的小米種植合作社,這樣收入會更高一些!
記者從肇東市農業部門了解到,肇東市今年春耕生產“調”字當先,將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優化。按照調優、調高、調寬、調深的要求,以綠色有機食品為方向,以新型經營主體和規模場區為引領,樹立大食物觀,推動農業由低端單一生產向中高端多元供給轉變,調出地域特點。同時以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,發展優質高效農業,促進農民持續增收。并將在基礎建設、畜牧轉化、開拓市場等方面多管齊下。
據介紹,肇東市將突出向優質糧食產業調整。玉米產業重點擴大青貯玉米、鮮食玉米和乙醇轉化率高、蛋白質含量高等專用優質品種比重。逐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,以土地整治和旱改水項目為牽動,新增水田面積5萬畝。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,抓住馬鈴薯被確定為第四主糧和國家加大政策性補貼契機,將種植面積擴大到5萬畝。
與此同時,突出向綠色蔬菜產業和高效特色產業調,肇東市打造特色突出、綠色有機、連通哈市和大慶的“菜藍子”基地。今年,蔬菜種植面積發展10萬畝,其中設施蔬菜面積3萬畝、露地蔬菜面積7萬畝。同時,以高端高質高效為引領,以品牌化經營為手段,大力發展有機小米、有機雜糧、中草藥等特色種植產業,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