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堅持把抓好民生作為重大的政治,把民生幸福作為第一目標,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有機統一,既關注群眾當前訴求辦好民生實事,又著眼長遠安排完善長效機制,讓群眾共享民生成果。
近年來,我市按照守住底線、突出重點、完善制度、引導輿論的思路,在辦實事、解難事、做好事上狠下功夫,搞好基本民生、關注熱點民生、保障底線民生,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,實現社會事業發展提速、民生工程有增無減、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的效果。
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、貧困戶和貧困人口,綜合施策、精準發力,已完成7個省級貧困村8492人的脫貧任務。自去年初精準扶貧活動開展以來,堅持兜底保證全覆蓋、生態建設補短板、特色產業強支撐、教育培訓拔窮根、異地搬遷挪窮窩等措施,又實現三個省級貧困村摘帽、1萬貧困人口脫貧,真正使扶貧工作落到人頭上、找到癥結上、扶到點子上、幫到心坎上。依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步伐,已完成標準化學校22所,新建校舍10所,新建和規劃醫療衛生機構21個。第一醫院晉級為三乙醫院,人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晉級為二甲醫院,并建成鄉鎮文化站21個,文化廣場186個。我市還被中宣部確定為縣級輿情直報單位。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保障,全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、城鄉低?側藬捣謩e達到1.25萬、5.9萬、22.5萬和5.8萬人,新型農村合作醫療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2.1萬和13,94萬人,農村五保老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。
如今,隨著美麗鄉村、文化惠民等民生工程的實施,肇東村民富了、村子美了。村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92%,安全飲水覆蓋率達到97%,村村通道路達到100%,環境美化綠化率由“十二五”初期的39%提高到69%。先后獲得國家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、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縣、中國雷鋒城、全國宜居宜業典范試點縣等榮譽稱號。
未來幾年,我市將本著適度超前原則,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、強化公共衛生服務、豐富群眾精神生活、加強基層治理、提升文明程度等方面入手,推動民生事業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增長點不斷涌現。通過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,確保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%,規范化村衛生所達標率達到80%。并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總人口40%以上,使公共體育設施開放率達到100%。與此同時,拓展眾創、眾籌、眾包、眾扶等新創業模式,要新增就業人員5萬人,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到4.3萬人。托深化網格化管理,切實加強社區基層基礎建設,做大社會細胞、強化為民陣地,加快市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站點建設,實現服務面對面、便民零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