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7訊(趙明庫)入春以來,肇東市面對今年農業生產的新形勢和新任務,緊緊圍繞率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一目標,著力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緊扣科技園區建設這條主線,抓緊抓好備春耕各項事宜,科學謀劃,統籌安排,全力全速推進備春耕生產,扎實有效地加快“寒地黑土之都、綠色產業之城、田園養生之地”建設步伐。
今年,肇東市在備春耕生產上,樹牢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念,堅持把打造一體化綜合科技示范園區,作為轉方式、調結構、促增收的重要示范載體,由注重生產向產加銷一體、三產融合轉變,由傳統低端生產向中高端多元供給轉變。在22個鄉鎮(辦事處)中,圍繞301國道、松花江堤頂路、綏肇公路、肇四公路等四條主路,共落實綏化市級園區25個,肇東市本級園區75個,涵蓋有機水稻、有機小米、特色雜糧、優質蔬菜、中草藥等十大類,形成了全線引領、點線結合、綜合示范的帶動格局。正在推進完善海城鄉雙麗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養結合生態循環、昌五鎮金安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產加銷等“五位一體典型”。在全市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、農機合作社、銀行、龍頭企業、農民“五位一體”的復合發展模式,全年打造出“五位一體”復合型園區3家,確保增產增收達效。
立足“都城地”建設,肇東市還依托寒地黑土生態環境等資源稟賦,開春立項,完善機制,進一步規劃建設五站鎮、黎明鎮、姜家鎮、肇東鎮等鄉鎮(辦事處)蔬菜瓜果休閑觀光采摘園、冰榕科技杏鮑菇工廠化等三產融合典型,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食品,實施三產融合,拉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,促進農產品由種得好向銷得好快速轉變,保證金秋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肇東市不斷發揮村黨組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及種植業、養殖業、加工業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,大力推廣村集體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,搞好耕地流轉,推動規模經營,調整產業結構,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與增加農民收入互利雙贏。 同時,肇東市為達到備春耕的高標準和高質量,全面開展了“百名農技人員進百村、入千戶科技備春耕”活動。根據農戶科技需求,在農作物品種選擇、測土配方施肥、種植業結構調整、高標準春種等方面,新聘任專家、農業技術員120余人,走村進戶,面對面進行科技培訓和指導服務,確保每個科技園區都有1名農技人員,確保每個鄉鎮(辦事處)都有5名農技人員,確保先進農業生產科技直接入戶到田,成為新型美麗鄉村農業生產的一大法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