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民日報訊(霍永祥記者劉偉林)連日來,黑龍江省肇東市蒜農搶抓地溫適宜的有利時機,散墑整地、起壟、施肥、栽植大蒜。太平鄉福和來家庭農場負責人秦鳳山介紹,大蒜種植簡單,成活率高。去年大蒜市場價每斤4元左右,畝產2000斤以上,是種植玉米收入的五六倍。如今,大蒜種植已經成為當地農業提質增效、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。
肇東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積極引導22個鄉鎮農民瞄準買方調結構,提升品質闖市場。在今年調減玉米面積20萬畝的前提下,構建優質高效玉米產業體系。由習慣種植晚熟品種、單純追求高產向推廣中早熟單質品種、追求品質轉變。組織經營主體訂單種植高淀粉、高賴氨酸、高蛋白質等專品種單質玉米20萬畝,實現優質優價;擴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4.84萬畝,用真空包裝搶占市場;以種植3萬畝有機稻為載體,實現精深加工,叫響肇東大米品牌。
同時,構建有機雜糧雜豆產業體系。有機谷子發展到6.8萬畝以上,雜糧雜豆發展到5.84萬畝以上。深入挖掘雜糧雜豆各類功能,開發養生米、藥膳米、菜品米等功能性食品,銷售粉、湯、丸、滑、飲料等多形態產品;組織25家生產主體在產品包裝上統一冠名肇東地理標識,集中合力做大叫響肇東小米、肇東雜糧。
“我利用廢棄的鹽堿地種植水稻,用大豆做底肥,稻糠做追肥,用弱堿水灌溉,不一樣的有機種植方法,生產出不一樣的弱堿品質黃豆大米,這項種植技術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”肇東市昌五鎮全國種糧大戶劉剛介紹說,“種地不能使傻勁,要轉換腦筋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,有機食品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和動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