綏化日報4月16日訊(霍永祥)“我們昌盛村的綠色蔬菜基地現在正在建設中,40天左右將建成塑料大棚200棟,每棟大棚660平方米,采取‘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’模式,帶領農民種植黃金溝、西蘭花、草莓、大櫻桃、圣女果等果蔬。結合已具雛形的南瓜園、垂釣園、觀光長廊,瞄準特色餐飲、綠色采摘、旅游觀光做文章,既延長農業產業鏈,又把打造美麗鄉村游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!辈彐傕l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趙洪禮信心滿滿地說。
今年,肇東市將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以創建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為牽動,堅持調優、調高、調精特色產業,打造農業全產業鏈,促進種植業、畜牧業、加工流通業、農業服務業融合發展,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。圍繞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等環節,加快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,有機小米、有機大米、有機雜糧等種植發展到50萬畝;依托大莊園集團、伊利集團、正邦集團等畜牧龍頭企業,打造種養一體、農牧循環生態養殖模式,奶牛、肉牛、生豬、羊、禽存欄分別達到3萬頭、15.1萬頭、85萬頭、22萬只、1400萬只。
依托“補短板”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,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,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。今年他們計劃新打抗旱機電井175眼,單井覆蓋面積下降到350畝;建設規范農機合作社5個,推廣玉米免耕播種技術10萬畝,玉米秸稈全量還田2萬畝,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7%以上;通過發展農業科技園區30個,突出優質、安全、綠色導向;同時,立足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,政策性保險面積保持在230萬畝以上。
依靠“強弱項”發展“家庭農場+社會化服務”經營模式,各類專業化、市場化服務組織要發展到40個;通過打造農產品電商平臺,開展農超對接、農社對接、點對點營銷、定制營銷等多種方式,提高肇東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,鞏固“五谷雜糧下江南”成果,組織重點農產品產銷企業‘抱團’走出去,拓展南方消費市場,延長產業鏈,提升價值鏈,創新供應鏈;積極鼓勵扶持農民創新創業,全年計劃培訓農村各類人才1萬人次;出臺優惠政策,設立服務機構,加大貸款貼息力度,籌集信貸資金1億元,引導返鄉農民工、大學生、轉業軍人和域內外能人到農村創業發展現代農業,成為新型職業農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