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強調,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,并提出了“中國糧食,中國飯碗”。
在談到農業地位時說,農業是基礎性生產,中國現代化就離不開農業現代化,我們這么大的國家,農業是不可或缺的。
在談到農業科技時說,農業要振興,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,就要靠優秀的人才、先進的設備、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。農業科技大有潛力、大有可為。
近年來,我市不斷拓寬農業發展思路,大力推動一、二、三產業互融互促,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,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,努力實現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,集中力量,整合資源,扶優扶強,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。
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,在種植結構調整上我市將繼續加大創新突破力度,突出發展糧食加工專品種作物。圍繞中糧、成福等10個玉米產業化加工企業,大力發展高淀粉、高賴氨酸、高蛋白質等專品種單質玉米,突出發展產業化蔬菜產業。推進標準化綠色蔬菜生產基地縣建設,再建7個冷庫和保鮮庫,冷儲能力增加12萬噸。突出發展有機綠色雜糧雜豆。以農業綠色生態發展為重點,雜糧雜豆堅持走有機、歐盟中高端路線,目前,全市雜糧雜豆食品獲批有機認證13個,突出發展青貯作物。積極鼓勵養殖戶種養結合、循環發展路子,今年青貯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4.1萬畝,比上年增長3.7萬畝,落實鮮食玉米秸稈轉化青貯5萬畝,同時我市將高標準推進“兩園一帶一區”建設。
在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上,我市壓實落靠責任,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,促進農民增收、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。今年種植糧食作物面積339萬畝,秸稈資源量約320萬噸,可收集量約270萬噸。在秸稈綜合利用上,我市通過“五化”渠道,可轉化利用秸稈210萬噸,利用率達到77%以上,剩余秸稈通過收儲運體系向電廠賣大包、向牧區賣飼料等方式實現百分百還田離田。
現代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。近年來,我市抓住現代農業生產力發展這一關鍵,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轉化能力,推進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現代化,努力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。
加快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園、科技園、創業園等各類園區的層次和水平,提升其承接農業資金、科技、人才、項目的能力。
加快信息技術普及推廣,提高益農信息覆蓋面,促進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裝備推廣運用。
“9月25日,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,看到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時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說這是中國飯碗、中國糧食,做為我們農業系統的廣大干部一定要深刻領會理解總書記講話精神,以鄉村振興為統領,以現代化農業為領銜,扎實抓好大基地、大糧倉建設,用我們努力的工作詮釋總書記的殷切希望。”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劉鐵波說。
記者:靖杰